showcase.par.74233.image.0.0.1

Dynabeads 选择特定的 RNA 序列作为靶标,只将这些 RNA 分子直接从粗裂解液或其它生物液体中分离出来。 所捕获的RNA对范围广泛的下游应用来讲是适合的,包括磁珠链霉亲和素是众多应用的理想选择,包括蛋白质纯化、核酸纯化、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、免疫沉淀、免疫、噬菌体展示、生物淘洗、药物筛选和细胞分离。

哪种序列特异性的RNA纯化试剂盒或试剂更适合你?

 在一个试剂盒中4珠,找出最适合你的应用程序 粘性样品的最佳解决方案 针对最大富集的高表面积
 
 
 
 
 
 
最畅销产品    是的
粒径1 微米 x 2, 2.8 微米 x 2 2.8 µm 1微米
生物素免疫球蛋白(微克/毫克珠)高达20% 高达10% 高达20%
结合力(游离生物素)650->2,500
pmoles/mg beads
 650–1,350
pmoles/mg beads
 > 2,500 pmoles/mg磁珠
包装规格4 x 1 mL 2 or 10毫升 2 or 10毫升
配型链霉亲和素 链霉亲和素 链霉亲和素
 立即订购 立即订购 立即订购

Dynabeads 技术 —

Life Technologies的链酶亲和素偶联Dynabeads是一种稳定且用途广泛的工具,可用于靶向并捕获特定的RNA或DNA序列,然后直接将其从溶液中提取出来。 这些大小单一、超顺磁性的Dynabeads是一种高效的固相介质,是固相硝酸纤维素的替代物,可以为您带来出众的产品质量和数据的一致性。 极佳的近液相反应动力学可提高实验的反应速度。 The inherent ease of magnetic handling mean that downstream manipulations and buffer changes are as simple as concentrating the bead-bound target at the tube-wall with a magnet and then discarding the supernatant. 这些磁珠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样本类型,包括大多数体液、植物、动物和微生物的裂解粗产物及纯化的总RNA或DNA。 由于这些Dynabeads只与特异性靶向RNA或DNA分子结合,因此一般无须进行上游总RNA或DNA纯化步骤。

1 µm Dynabeads MyOne™链酶亲和素C1 每mg磁珠的表面积极高,可以实现低丰度RNA或DNA的高度富集。 当需要从更粘的样本 (如脑脊液) 中捕获核酸时,推荐使用尺寸更大的2.8 µm Dynabeads M-270链酶亲和素。 这些Dynabeads (MyOne™链酶亲和素C1和M-270链酶亲和素) 的表面带有少量负电荷,确保只有极低程度的非靶向核酸序列的非特异性结合。

应用范例包括:RNA/DNA感染性物质的分离 (1,2,3,4)、差减杂交 (5,6,7)、cDNA选择和富集、突变序列的检测和分离 (8,9,10)、细胞特异性转录本的分离和mRNA差异显示。

进一步了解:

单链DNA图片

 在直接捕获过程中,双链PCR产物被固定于磁珠上。 这些双链可以轻松转换为单链磁珠结合模板,然后用于直接从溶液中捕获特异的RNA或DNA分子。

有一种间接捕获方法有时具有更快的反应动力学。 这种间接捕获过程先捕获靶点序列,然后将其固定于磁珠上。 首先,将生物素化的捕获序列 (单链DNA) 与样本一起孵育,与溶液中的RNA或DNA靶分子杂交。 然后将链酶亲和素包被的Dynabeads加入混合物中,杂交序列通过链霉亲和素-生物素偶联固定于Dynabeads上。

你是否知道?

Dynabeads还被应用于全球超过25,000台常规IVD仪器。
12320D,12321D,12301D,12302D,65801D,65305,65306,65001,65002
加载订购信息...
${comergentUrl}

部分参考文献

  1. Meng Q. et al. (2001) 利用自动多重分析系统同时检测乙肝病毒DNA、丙肝病毒RNA及人免疫缺陷病毒1 RNA。 J.Clin.Microbiol. 39(8):2937-2945.
  2. Stevens SJC. et al. (1999) 利用定量竞争PCR监测Epstein-Barr病毒的DNA载量。 J.Clin. Microbiol. 37:2852-2857.
  3. Mangiapan G. et al. (1996) 序列捕获PCR可以改善临床标本的分枝杆菌DNA检测。 J. Clin. Microbiol. 34(5):1209-1215.
  4. Shuber AP. et.al. (2002) 粪便样本中幽门螺杆菌DNA的准确、非侵入性检测: 可用于治疗监测。 J. Clin. Microbiol. 40(1):262-264.
  5. Hansen-Hagge TE. et.al. (2001) 利用新型连接反应介导的消减 (LIMES) 法鉴定哺乳动物cDNA和基因组DNA中的样本特异性的序列。 Nucl. Acids Res.29(4):e20.
  6. Pradel N. et.al. (2002) Genomic subtraction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sequences of Shiga toxin-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O91:H21. Appl. Env. Microbiol. 68(5):2316-2325.
  7. Laveder P. et.al.(2002) 自消减cDNA文库的两步法构建策略。 Nucleic Acids Res. 30(9):e38.
  8. Lindblad-Toh K. et.al. (2000) 小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大规模研究和基因分型。 Nature Genetics. 24:381-386.
  9. Miyashiro I. et.al. (2001) 采用多个肿瘤特异性MAGE-A基因检测转移癌的分子策略。 Clin.Chem. 47(3):505-512.
  10. Dong SM. et.al. (2001) 采用多个基因靶点在粪便中检测结直肠癌。 J Natl. Cancer Inst. 93(11):858-865.
 

仅供科研使用,不可用于诊断目的。